醫療器械行業是醫療健康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從診斷設備、手術器械到康復輔助的各種產品。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慢性病發病率的上升以及個人健康管理意識的增強,醫療器械市場持續擴張。技術創新,如便攜式監測設備、遠程醫療、AI輔助診斷系統和可植入醫療設備,正在改變醫療服務的方式,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個性化水平。同時,全球衛生事件如COVID-19疫情,也加速了醫療設備的應急生產和遠程醫療解決方案的開發。
未來,醫療器械行業將更加側重于集成化、智能化和個性化。可穿戴設備和家庭健康監測系統的普及,將促進預防醫學的發展,實現疾病的早期預警和干預。同時,機器人手術、3D打印器官和組織工程的突破,將開啟醫療手術的新紀元。然而,醫療設備的高成本、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以及嚴格的法規審查,都是行業需要持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1年)》系統分析了醫療器械行業的現狀,全面梳理了醫療器械市場需求、市場規模、產業鏈結構及價格體系,詳細解讀了醫療器械細分市場特點。報告結合權威數據,科學預測了醫療器械市場前景與發展趨勢,客觀分析了品牌競爭格局、市場集中度及重點企業的運營表現,并指出了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機遇與風險。為醫療器械行業內企業、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是把握行業動態、規避風險、挖掘投資機會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一章 醫療器械概述
1.1 醫療器械的概念及特點
1.1.1 醫療器械的定義
1.1.2 醫療器械的使用目的
1.1.3 醫療器械的行業特點
1.2 醫療器械的相關分類
1.2.1 醫療器械的分類
1.2.2 臨床角度的分類
1.2.3 醫療器械的分類界定
1.3 行業地位及作用分析
1.3.1 醫療器械行業地位闡述
1.3.2 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1.3.3 在衛生健康事業的作用
1.3.4 對科技發展的帶動作用
第二章 2025-2031年國際醫療器械行業調研
2.1 2025-2031年國際醫療器械市場格局
2.1.1 市場增長動力
從增長速度看,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年均增長率高于全球GDP增長水平。與此同時,醫療器械產品的國際貿易額增長速度較快,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貿易往來最活躍的工業門類之一。到底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接近5332億美元,有許多因素助推醫療器械市場的增長,如新興市場需求的增加、減少住院時間的需要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些都是醫療器械市場增長的潛在動力。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時間早,國內居民生活水平高,對醫療器械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要求較高,市場需求以最新產品的升級換代為主,市場規模龐大,需求增長穩定。
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以及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國家,俄羅斯等東歐國家的醫療電子設備市場發展較快,設備普及和升級換代的需求同時大量存在,常規醫療電子設備普及率逐步快速提升,高端醫療電子設備產品市場需求量亦保持快速增長。非洲等地區的醫療電子設備市場尚處于初級市場,產品功能單一,設備普及率低于20%,但增長潛力較大。
雖然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整體發展較快,但仍無法充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較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我國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開支占總的GDP 比重為5%左右,而發達國家一般在10%左右,其中美國達到16%;我國醫療器械與藥品的消費比例僅約為1:10,而發達國家該比例已經達到約1:1,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還存在較大缺口,市場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醫療器械關系到人類生命健康,在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該行業已成為現代臨床醫療、疾病防控、公共衛生和健康保障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并形成一個規模龐大、需求穩定的行業。
業內預計未來幾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將會以4%~6%的速度增長,由于全球經濟衰退,醫療器械市場增長速度在過去的幾年里已經開始放緩,不過隨著經濟的復蘇和新興市場國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費者對醫療保健服務需求的增長,醫療器械市場將會持續增長。
2.1.2 全球市場規模
醫療器械產業上游主要環節為產品設計與研發、原材料供應,中游業務包括外協生產與設備集成,下游是分銷商渠道與醫療機構等終端用戶。產業鏈關系如下圖所示:
醫療器械產業鏈
經過長期發展,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醫療器械產業已步入成熟階段,大型跨國企業通過掌控研發和銷售環節,占據價值鏈關鍵環節,從而獲取較高的利潤率。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主要從事加工生產,利潤率較低。目前中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正通過自主創新和研發積累,推動本土醫療器械產業向價值鏈上游轉移。
全球主要區域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階段分析
產品研發、設計、分銷及品牌建設是醫療器械產業價值鏈上的關鍵點,亦是產生行業主要利潤的關鍵環節。產業價值鏈如以下流程圖所示:
醫療器械產業價值鏈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需求持續快速增長,醫療器械行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人均醫療衛生支出達到1061.0美元/年,較的506.6美元/年翻了一番。
2025-2031年全球人均醫療衛生支出
據歐盟醫療器械委員會的統計數字,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總額已從的3793億美元迅速上升至的5689 億美元,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增長率超過同期GDP 增幅。
2025-2031年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
2.1.3 市場發展格局
隨著核心技術難關的逐步突破,加上人力成本等相對優勢,亞洲地區日漸晉升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國家醫療器械行業表現突出,年復合增速甚至超過20%,顯著高于發達國家的增長水平。
2016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 TOP
注1:表中所示銷售額為各公司財政年度或截至日的最近一個財政年度的醫療器械及診斷設備相關收入,單位為百萬美元。
注2:排名僅覆蓋財務數據對外公開的公司,故財務數據未公開之公司不在此列。
2.1.4 行業專利紛爭
在制藥行業,專利意味著市場獨占權。但是在醫療器械行業,擁有專有技術則往往意味著跳入戰壕。在器械行業,頂尖公司互相起訴對方專利侵權,希望能在競爭中給對方設置障礙,并給予對方致命一擊。有時候,這類戰斗無需很多法律程序,可以輕易獲勝。但大多數情況,為了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判決,器械公司往往需要陷入曠日持久的法庭辯論。
醫療器械巨頭如強生(Johnson & Johnson)、美敦力(Medtronic)和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都有專利案子纏身,其中部分還是積壓了好幾年的老官司。比方說,強生旗下Ethicon正在躲避來自愛爾蘭巨頭柯惠(Covidien)的專利侵權攻擊,設法保住其在超聲外科產品的市場地位。好在在與史賽克(Stryker)旗下DePuy就髖關節植入技術的專利侵權訴訟中,強生取得了暫時的勝利。
但是,其他公司的戰斗還在進行中,正奮力捍衛自己的產品。美敦力和愛德華生命科學(Edwards Lifesciences)的戰斗就是本年度最值得關注的戰斗之一,兩家公司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產品(TAVI)的專利互不相讓。這場拉鋸戰最終達成了全球性的和解方案,美敦力將一次性給予對方7.5億美元,并同意基于Core Valve的銷售額給予愛德華生命科學一定比例的銷售提成。
美國國會也在今年的專利案中推波助瀾,對公司僅僅為獲得授權費,并沒有實際上的基于這些專利的產品或服務實施的專利案予以打擊。今年7月,美國眾議院商業、制造業和貿易小組委員會投票批準立法,賦予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權利,對這類欺詐行為征收罰款,以減少無意義的專利訴訟。
1、強生
2014年,強生在專利戰中有得有失:在子公司Ethicon的外科產品訴訟中失利,不過成功地抵擋了髖關節植入和冠脈支架設備的專利侵權案。
2014年6月,愛爾蘭醫療器械巨頭柯惠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地區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強生公司旗下Ethicon Endo-Surgery最新的超聲外科產品Harmonic ACE+7侵犯了該公司的三項專利。柯惠還要求法院阻止Ethicon繼續生產和銷售Harmonic ACE+7設備,并對專利侵權給予賠償。10月,美國一地方法院作出了支持柯惠的判決,并對強生Ethicon的Harmonic ACE+7給予初步禁令。
不過強生也有勝利。,史賽克同意撤銷對強生子公司DePuy關于髖關節植入產品的一項專利侵權訴訟。強生與施樂輝(Smith & Nephew)、瑞特醫療(Wright Medical Group)和捷邁公司(Zimmer)一起被史賽克起訴,稱它們侵犯了后者“髖臼杯和軸承以及髖臼杯組件”的專有技術。另外三家公司施樂輝、瑞特醫療和捷邁也要求美國地方法院駁回該案。強生對 Covidien 公司的外科器械專利案獲得部分勝利。美國地方法院法官 Black 去年駁回了 Covidien 公司的訴訟稱愛惜康的一項專利是無效的,因為訴訟請求太含糊而不值得法律保護。Black 稱 Covidien 公司沒有侵犯另一項專利。7 日上訴法院推翻了無效的判定,并表示問題仍然是 Covidien 公司的產品是否違反愛惜康公司的專利。
當然,強生公司的專利口水戰遠不止這些。,Medinol公司要求美國一地方法院推翻之前的一項決定。這起訴訟是關于強生旗下Cordis的一個目前已不再銷售的冠脈支架的專利。Medinol公司最初的訴訟于今年早些時候被法庭駁回,原因是這家公司在發生8年多以后才提起訴訟。但是,Medinol公司聲稱,,美國最高院對Petrella與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版權一案的判決,就突破了時間限制。
2、美敦力
樹大招風,美敦力最近的專利戰無疑是最好的證明。這家巨頭今年面臨的最大訴訟之一就是它的老對頭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就TAVI產品提起的專利訴訟。
2014年4月,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Wilmington, DE)一地方法院判決美敦力的CoreValve侵犯了愛德華生命科學的Sapien產品的專利,并支持后者提出的銷售禁令。這一判決與之前的兩個類似案件的判決一致。,一法院判決美敦力的CoreValve侵犯愛德華生命科學的專利,并需要向后者賠償7400萬美元。今年初,另一美國地方法院要求美敦力向愛德華生命科學賠償3.94億美元。這些判決結果都有助于愛德華科學在30億美元規模的TAVI市場中獲得更多份額。
美敦力奮起反擊,向一巡回上訴法院提交緊急上訴,以防CoreValve禁令生效。美敦力列舉一些下級法院的判決稱,該公司的CoreValve產品比愛德華公司的競爭產品更加安全、治療效果更好。美敦力還指出愛德華公司的同類產品不能用于動脈瓣環大于25mm的患者,因此若禁止該公司的CoreValve,這類患者將無產品可用。
2014年5月,戰斗急轉直下,美敦力和愛德華生命科學同意達成全球性的和解協議,撤下所有懸而未決的訴訟,并同意在8年里不再互相起訴。美敦力將一次性支付給愛德華公司7.5億美元,并將基于CoreValve銷售額向愛德華公司支付銷售提成直至。結果宣布后,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的股價躍升10%,和解費大大提升了公司后期收益。
盡管如此,美敦力仍然奮力出擊,捍衛其TAVI產品。今年3月,歐洲專利局判定愛德華公司Sapien XT產品的Spenser專利無效并撤銷了該專利,允許美敦力在德國銷售CoreValve產品。9月,美敦力宣布,CoreValve產品的一項兩年期的臨床研究結果良好,數據顯示,在植入該設備后,只有4.4%的患者經理了中度至重度的瓣周漏。
轉-自:http://www.htout.com/5/23/YiLiaoQiXieDeFaZhanQianJing.html
在其他產品的專利戰上,美敦力也取得了勝利,其中包括長達數年的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設備(CRT)。,美國最高法院一致決定推翻下級法院的一項決定,稱美敦力無需證明其產品沒有侵犯Mirowski Family Ventures的2項相關專利。
美敦力已經從Mirowski獲得專利授權,但是該公司表示,公司的新型CRT產品沒有侵犯Mirowski的專利,因此不需要支付授權費。最高法院以9-0的投票結果一致決定支持美敦力,稱美敦力不需要舉證以證明其沒有侵犯專利,雖然專利持有者和產品制造商之間存在授權協議。,最高法院拒絕Mirowski就上述專利提交的上訴。
3、波士頓科學
美敦力不是唯一的一家在專利案上來回拉鋸的公司。今年1月,波士頓公司在與Vascular Solutions的專利戰中失敗,美國一聯邦上訴法院重申了對該公司Guidezilla的銷售禁令。
這一案件要追溯到,當時Vascular聲稱該公司的一名前雇員,高級產品經理Sam Rasmussen同時在波士頓科學擔任相同職位,幫助推銷Guidezilla導管。當年7月,Vascular提起專利侵權上訴并要求禁止波士頓科學在美國和歐洲銷售這一產品。
波士頓科學請求暫時不執行判決,等待其向美國聯邦巡回法院上訴。法院駁回暫時不執行銷售禁令的請求,但接受了關于暫不執行專利侵權的請求。
2014年9月,波士頓科學收到了更多的壞消息。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巡回法院判決波士頓科學侵犯了Mirowski的起搏器專利,要求該公司向后者支付3.09億美元授權費及其他費用。
而這個案件源于更早的一件案子:Mirowski指控波士頓科學及它旗下Guidant與圣猶達(St. Jude Medical)達成的一項秘密協議,要求波士頓科學支付5.7億美元的授權費和賠償金。波士頓科學和Mirowski曾一起起訴圣猶達侵犯了他們的專利,并獲得了3.13億美元賠償。不過之后發現波士頓科學做了假證,所以賠償金也打了水漂。
法院最后推翻了原判決,要求波士頓科學賠償3.77億美元,并稱其中的一項專利無效,這促使該公司拒絕向Mirowski支付授權費。,波士頓科學向聯邦法院提起上訴,但是法庭將這個案子發回到馬里蘭州地方法院做進一步的調查。很顯然,波士頓科學并不同意法院近期的判決,希望能在之后的審判程序或者上訴中翻盤。
4、百特
有些專利戰是艱苦的持久戰,比方說百特(Baxter)最近與費森尤斯(Fresenius Medical Care)的法律爭端。今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拒絕了百特公司提交的上訴,該公司起訴德國公司費森尤斯在侵犯了其腎透析設備的專利。百特曾贏得了勝利,當時法庭判決費森尤斯賠償其2400萬美元。但是一年之后,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撤銷了百特的專利,促使聯邦法院收回了判決。
百特決定上訴,要求美國最高法院決定在專利糾紛期間是否遵照專利和商標局的意見。一些器械巨頭如美敦力等鼓勵最高院接受這個案子。但是最后證明百特是白花氣力,美國聯邦巡回法院仍舊維持了原判決。
5、飛利浦
對飛利浦(Philips)來說, 該公司完成了重組,并增加了新產品線。但是10月份,這家公司還是被專利侵權案所困擾,并在與Masimo的戰斗中失利,需賠償4.66億美元。
經過為期兩周的庭審,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的一陪審團認定飛利浦的指尖脈搏血氧儀侵犯了Masimo的2個專利。飛利浦認為這些專利無效,因為它們并沒有被合適地記錄下來,而且這個技術是很明顯的。但是由8人組成的陪審團不同意,要求飛利浦支付賠償。飛利浦對此判決相當不滿,表示將提出上訴。
這樁案子要追溯到。當時Masimo起訴飛利浦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安多弗(Andover, MA)的分部,指控后者進口的血氧儀侵犯了該公司的兩項美國專利,要求賠償6.5億美元。飛利浦反擊,稱Masimo的產品侵犯其一項專利,要求對方支付1.69億美元賠償金。
6、診斷公司:Illumina、Ariosa和Sequenom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產前診斷市場,要保持領頭羊的位置是需要高超的技巧的。最近的市場評估報告預測,到這個產業有望增長到36億美元,未來4年間產前診斷的需求會翻三倍。因此,診斷行業中重量級的公司,如Illumina、Sequenom和Ariosa為了捍衛自己的那塊蛋糕斗爭慘烈。
Illumina起訴Ariosa Diagnostics侵犯了它的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專利。Illumina的子公司Verinata Health向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地方法院提交了訴訟,起訴Ariosa的Harmony產前檢測產前侵犯了它的一項專利。Harmony對DNA特定區域進行數字化分析,可更有效地篩查唐氏綜合征和其他胚胎發育異常。而Illumina相類似的產前檢測產品也基于同樣的方法來檢測染色體畸變。
這已經不是兩家公司第一次交手。Illumina之前曾在北加利福尼亞地方法院起訴Ariosa侵犯其兩項專利,法庭判決支持Illumina。
但是Illumina并沒有贏得所有戰斗的勝利。美國專利和商標局裁定,支持Sequenom有關DNA測序的4項專利。Sequenom和Illumina兩家公司均使用這一技術用于產前診斷,篩查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綜合征。但Sequenom稱,這些專利來自于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它已獲得授權使用,可以替代Illumina/Verinata Health的技術。Sequenom計劃利用專利局的這一裁定來支持其正在進行的專利侵權訴訟。
2.1.5 行業熱點分析
“十五五”期間,衛生與健康領域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94項。醫學科技論文總量躍居全球第二位,醫藥類國際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三位。在醫療器械研發方面,多項關鍵生物醫用材料和醫療設備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除了屠呦呦首獲諾貝爾獎,吳孟超、王忠誠、王振義三位醫學家還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西非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中,我國自主研發的診斷試劑、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為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目標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在世界面前展示了衛生領域的“中國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藥創制方面,我國50多個新專利到期藥物實現了國產化;在中醫藥振興方面,傳統中醫藥理論研究不斷深入,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價值高的中藥得到二次開發,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在創新體系建設方面,基本建成“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知識創新、企業技術創新、醫療衛生機構轉化創新”相結合的衛生與健康協同創新體系。
要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和技術人員醫學創新主體作用,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建立評價方法和標準體系方面深入研究,建設國家衛生與健康科技成果信息平臺,促進技術交易與知識產權保護。
現代科學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標準權,誰就贏得了話語權,搶得發展先機。否則,即使掌握了核心技術,也占領不了價值鏈的高端,而淪為原材料出口國或生產地,讓人家拿走了高額利潤。
2.1.6 行業整合加速
2016年,投資和并購交易非常頻繁,動輒千萬甚至過億的交易額不計其數,這些都反映了醫療行業正處于一個蓬勃的發展階段。
BD公司收購CRISI醫療系統公司深化布局注射安全等領域
2015年3月5日,全球領先的醫療技術公司BD于3月2日(美國紐約時間)宣布收購CRISI醫療系統公司(簡稱CRISI)。CRISI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圣地亞哥的醫療技術公司,致力于改善靜脈注射藥物的安全性和給藥流程。此次收購進一步鞏固了BD在幫助解決可預防性用藥錯誤、改善醫療服務效率方面的行業地位。
美敦力收購膀胱控制治療系統公司
2015年3月5日從美敦力公司獲悉,該公司已并購Advanced Uro-Solutions公司。后者位于美國田納西州,是一家私人所有的研發和生產膀胱控制疾病神經調控治療系統(NURO系統)的公司。美敦力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在美國市場推出NURO系統。
康德樂19.44億美元現金收購CORDIS
2015年3月3日,康德樂宣布將斥資19.44億美元現金(大約15.94億美元稅收利益凈現值)收購CORDIS。CORDIS為美國強生公司旗下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心臟和血管醫療設備制造商。此次收購將采用10億美元新優先無擔保債券和現有現金相結合的融資方式。
波士頓科學16.5億美元收購遠藤男性保健業務
2015年3月4日,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宣布,將以16.5億美元收購遠騰國際(Endo international)旗下美國醫療系統(American Medical Systems,AMS)的泌尿外科產品組合,包括男性保健和前列腺保健業務,按不包括女性保健業務。該筆交易預計將于完成。這也是波士頓科學自億美元收購心臟設備制造商蓋丹特(Guidant)之后近10年來首筆大型并購交易。
賽默飛以超50%市值收購全球最牛基因芯片公司
2016年1月8日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宣布,經該司董事會同意,以每股14美元現金的價格,合計金額高達13億美元收購著名的芯片制造商——昂飛芯片(Affymetrix,也有譯作艾菲矩陣)。此次收購將加強賽默飛世爾在生物科學的領導地位,并為其在遺傳領域提供新的臨床研究機會和應用市場。Affymetrix公司的產品將助力公司快速拓展流式細胞儀市場,同樣借助賽默飛的全球商業聯系,這些產品將服務于更多客戶。
2016年2月2日Stryker 27.8億美元收購SageProducts
Stryker Corp.公司宣布以全部27.8億美元現金形式從MADIson Dearborn Partners收購SaGEProducts,旨在加強對更多的病人提供全方位的醫療器械設施服務。被收購Sage公司提供口腔醫療護理,皮膚再生及保護,病人清潔護理、安裝及定位足部醫療器械服務等。兩家公司在產品生產上完全互補,尤其是在急需的感染科領域。
Stryker將以12.8億美元收購除顫器制造商
2016年2月16日美國著名骨科醫療公司Stryker Corp宣布,將以12.8億美元的現金從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收購除顫器制造商Physio-Control國際公司(Physio-Control International Inc.)。該交易預計第二季度初完成,并且將有助于Stryker的盈利增長。
佳能62億美元中標 收購東芝醫療系統子公司
2016年3月8日日本佳能公司打敗富士膠片公司,最終以62億美元的價格買下東芝的醫療系統子公司。東芝醫療系統曾為東芝優質子公司,主要從事核磁共振成像儀(MRI)、X射線檢查儀等醫療器械的制造銷售。對于此次收購東芝醫療系統,佳能表示今后將充分運用東芝醫療擁有的圖像診斷等技術,加強醫療業務,還將瞄準開拓相關新領域,探討進一步的并購。
強生5500萬美元收購醫療器械公司NeuWave
2016年3月強生公司宣布,將以5500萬美元收購醫療器械開發商NeuWave公司,用于獲取后者開發的軟組織微波消融技術。而這一技術目前已經在全美一半的頂尖癌癥治療中心得以普及。
雅培250億美元收購圣猶達
2016年4月28日雅培制藥公司宣布已同意以大約2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醫療設備制造商圣猶達醫療公司(St. Jude Medical),以加強其心臟和神經系統設備業務。并購后雅培規模直逼強生醫療和美敦力。
西門子醫療宣布收購分子診斷公司 NEO
2016年4月西門子宣布收購NEO NewOncology AG 公司。這個診斷公司開發和銷售分子異常診斷平臺NEO,它提供了對癌癥患者的靶向治療藥物的選擇醫師的決策支持. 得益于此,西門子Healthineers 對于腫瘤分子診斷可以挖掘也更快速增長。
施樂輝3.5億美元出售婦科醫療技術給美敦力
2016年5月18日英國施樂輝醫療公司(Smith & Nephew)宣布,將把旗下婦科醫療技術業務出售給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售價3.5億美元。
ZimmerBiomet 10億美元收購LDR Holding
2016年6月7日Zimmer Biomet 宣布收購專注為脊柱手術過程開發創新性技術的法國公司LDRHolding,以增強其脊柱業務的創新和增長,交易價值約10億美元。
雀巢布局醫療:1.3億美元收購醫療器械公司
2016年9月1日雀巢公司公布了收購英國醫療器械公司Phagenesis的消息。Phagenesis專注于吞咽困難的創新療法。Phagenesis成立于2025年,這家公司號稱自己的療法治本,而不僅僅是治標。公司總裁Reinhard Krickl表示,通過言語治療的傳統方法要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見效,而Phagenesis的革命性的新療法只需幾天。雀巢的這筆投資將會加速Phagenyx的研發。
Danaher40億美元收購分子診斷公司Cepheid
2016年9月5日美國工業及醫療設備制造商丹納赫(Danaher)集團宣布,已同意以40億美元(含債務)收購硅谷高科技分子診斷公司Cepheid。Cepheid是一家創新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提供從床旁檢測(POCT)到醫院中心實驗室所能用到的分子診斷設備和配套耗材,擁有覆蓋多種傳染性疾病和腫瘤檢測的解決方案。
強生集團43億美元收購雅培眼科業務
2016年9月17日美國制藥巨頭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公司宣布將以4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制藥公司Abbott Medical Optics。該公司之前是美國AbbottLaboratories研究所的全資子公司。Abbott Medical Optics主要的業務在于眼科用藥和眼科手術技術方面。
強生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綜合性、業務分布范圍最廣的醫療保健企業,業務涉及消費品、制藥、醫療器材三大領域。近年來通過整合并購,在醫療孵化器、智能醫療、移動醫療、醫療大數據、醫械及制藥等領域進行戰略布局。目前,強生家族擁有全球第六大消費品公司,全球最具綜合性的醫療器材公司,全球第六大生物技術公司,全球第五大制藥公司,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的新布侖茲維克,在全球60個多國家擁有超過265家子公司,雇員近126,500名。
2.1.7 市場發展預測分析
一、世界醫療器械工業發展預測分析
業內預計未來幾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將會以4%~6%的速度增長,由于全球經濟衰退,醫療器械市場增長速度在過去的幾年里已經開始放緩,不過隨著經濟的復蘇和新興市場國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費者對醫療保健服務需求的增長,醫療器械市場將會持續增長。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下游需求的推動,預計到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7763億美元。
二、世界醫療保健手持設備市場規模擴張
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如今天的智能手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可穿戴設備(WearableDevices)是把傳感器、無線通信、多媒體等技術嵌入人們眼鏡、手表、手環、服飾及鞋襪等日常穿戴中而推出的設備,可以用緊體的佩戴方式測量各項體征。例如晨練時,有鞋子計算運動的距離和消耗的卡路里,有眼鏡拍攝看到的風景,有藍牙耳機監測血氧含量。可穿戴技術即將大規模進入普通人的生活,進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將為人類帶來重大的科技變革。5年前很少有人想到,智能手機將取代電腦,成為男女老少上網的必備品;正如今天很少有人相信,可穿戴設備可能成為下一個智能手機,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下一個十年的重大投資機會。
醫療是可穿戴設備最具前景的應用領域(其次是健身和娛樂);Ahadome預測可穿戴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至少占可穿戴設備的50%份額。可穿戴設備將為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一場革命(微型化—便攜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隨時隨地監測血糖、血壓、心率、血氧含量、體溫、呼吸頻率等人體的健康指標,還可以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如電離子透入貼片可以治療頭痛,智能眼鏡可以幫助老年癡呆癥患者喚起容易忘記的人和事,Google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術等。根據相關數據,中國可穿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為4.2億元,這一市場達到12億元,將達到47.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0%。
可穿戴醫療設備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人體的生理數據(如血糖、血壓、心率、血氧含量、體溫、呼吸頻率等),并將數據無線傳輸至中央處理器(如小型手持式無線裝臵等,可在發生異常時發出警告信號),中央處理器再將數據發送至醫療中心,以便醫生進行全面、專業、及時的分析和治療。
血糖無創連續監測技術:現有血糖連續監測產品主要通過皮下間質液測量血糖濃度。即利用汗液、唾液等人體滲出液,通過計算血糖濃度與滲出液中葡糖糖濃度的相關性測量血糖。其中,美國Medtronic公司最先推出獲得FDA批準的血糖實時連續監測系統(CGM)。該系統由可丟棄式連續血糖檢測探頭、射頻發射器和接收顯示器組成。探頭可通過細小金屬絲貼在患者腹部(金屬絲極其細小,刺入速度極快,無疼痛感),連續工作3天,每10秒對皮下間質液里的葡萄糖濃度進行測量,所得的信息通過無線方式傳到接收器上,接收器每5分鐘對所得數據進行均值處理,然后將其轉換為血糖值儲存下來。這種方法每天采集到的信息量是指血測試法的100多倍。另外,由美國Spectrx公司開發的血糖測試儀則是用激光在皮膚角質層上開啟一列微孔(也無疼痛感),然后由特制傳感器收集間質液并測量分析出血糖值。
血壓的無創連續監測技術:1)通過橈動脈脈搏幅值來確定血壓值。新加坡健資國際私人有限公司開發的腕表式連續每博血壓測量儀就是使用了該方法,其準確性已經得到了ESH和AAMI的臨床驗證。美國Medwave公司開發的Vasotrac腕式血壓測量儀則是通過周期性地在橈動脈上加壓和減壓來確定血管零負荷狀態,并在該狀態下通過脈搏波動的幅值中提取的其他參數來確定血壓值。該技術不能實現每搏連續測量,且需要專業人員輔導,并在手腕處施加一定壓力,因此便利性仍然不高。2)通過脈搏波傳速來確定血壓值。即利用生物電極和光電傳感器來測量脈搏波傳速,并利用血壓測量金標準對傳速與動脈血壓關系校準,確定血壓值。此外,研究人員還試圖將體重及臂長等參數引入計算過程,提高精度。此種傳感器的優勢是設計簡單,成本較低,可在PDA、手機和手表等多種載體上使用。3)通過每搏血容積變化來確定動脈血壓值。借助光電傳感器測量每搏血容積變化量,通過流體靜力學及血容量變化量與經皮壓力之間的關系確定平均血壓值,該技術還在研發階段。
血氧的無創連續監測技術:通過紅外線測量血氧飽和度。血氧飽和度即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與全部血紅蛋白容量的百分比,是重要的生理參數,對于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長期監測意義重大。可以用附著在耳垂、腳趾或手指上的脈沖血氧計測量血氧飽和度。脈沖血氧計測量血氧的原理是:氧合血紅蛋白可以允許較多的紅光通過并吸收較多的紅外光,非氧合血紅蛋白則反之,可以允許較多的紅外光通過并吸收較多的紅光。脈沖血氧計通常附著在使用者的耳垂、腳趾或手指上測量血氧飽和度。美國SPOMedical公司推出的“血氧手表”可在使用者睡眠過程中監視其血氧飽和度,降低睡眠窒息癥患者在夜間呼吸阻礙的危險。
2.2 美國
2.2.1 行業政策法規
2.2.2 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2.2.3 重點區域分析
2.2.4 產品消費稅擬廢除
2.2.5 市場趨勢預測分析
2.3 歐盟
2.3.1 產業發展概況
2.3.2 市場持續增長
2.3.3 加強產品監管
2.3.4 實施認證新規實施
2.4 日本
2.4.1 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概況
2.4.2 日本企業布局中國市場
2.4.3 電器巨頭拓展醫械市場
2.4.4 制定醫療器械行業計劃
2.4.5 成立醫療器械產業基金
2.4.6 機器人成為醫療器械
2.5 印度
2.5.1 行業發展規模
2.5.2 市場特點分析
2.5.3 行業促進政策
2.5.4 市場發展動力
2.5.5 產品進口要求
2.5.6 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2.6 其他
2.6.1 中東地區
2.6.2 新加坡
2.6.3 越南
2.6.4 韓國
2.6.5 俄羅斯
2.6.6 以色列
2.6.7 巴西
2.6.8 尼日利亞
第三章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3.1 宏觀經濟環境
3.1.1 國內生產總值
3.1.2 工業運行情況
3.1.3 固定資產投資
3.1.4 消費品市場
3.1.5 對外經濟貿易
3.1.6 宏觀經濟預測分析
3.2 社會需求環境
3.2.1 人口規模及結構
3.2.2 老齡化問題現狀
3.2.3 居民收入水平
3.2.4 醫保體系完善
China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Market Prospects Forecast Report (2025-2031)
3.3 醫療行業環境
3.3.1 醫療衛生資源
3.3.2 醫療衛生需求
3.3.3 醫藥工業增加值
3.3.4 醫藥工業投資額
第四章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調研
4.1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綜述
4.1.1 行業基本特征
4.1.2 產業鏈情況
4.1.3 行業區域分布
4.2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4.2.1 行業運行綜況
4.2.2 市場銷售規模
4.2.3 經營企業數量
4.2.4 注冊產品審批情況
4.2.5 行業盈利情況分析
4.3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熱點
4.3.1 資本市場火熱
4.3.2 基層市場需求
4.3.3 高端市場需求
4.3.4 家用產品需求
4.3.5 融資租賃需求
4.4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格局
4.4.1 產品銷售渠道
4.4.2 企業競爭格局
4.4.3 中外企業競爭
4.4.4 區域發展格局
4.5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進出口情況分析
4.5.1 2025年醫療器械進出口情況分析
……
4.5.3 2025年醫療器械出口情況分析
4.5.4 醫療器械外貿動態分析
4.5.5 跨境電商下的機遇及挑戰
4.5.6 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形勢
4.5.7 中國企業海外市場拓展戰略
4.6 醫療器械行業技術發展分析
4.6.1 國際技術水平分析
4.6.2 國內技術水平分析
4.6.3 技術研發存在問題
4.6.4 政策支持技術方向
4.6.5 技術發展趨勢預測
4.7 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7.1 醫療器械行業各環節中的問題
4.7.2 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4.7.3 國產醫療器械缺乏國際競爭力
4.7.4 醫療器械行業亟待政策扶持
4.7.5 本土醫療器械企業研發難題
4.7.6 我國醫療設備缺乏創新能力
4.8 促進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策略
4.8.1 歐美管理機制對我國的啟示
4.8.2 利用創新推動行業降本增效
4.8.3 加快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措施
4.8.4 推動醫療器械行業改革創新
4.8.5 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壯大戰略
第五章 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財務情況分析
5.1 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經濟規模
5.1.1 銷售規模
5.1.2 利潤規模
5.1.3 資產規模
5.2 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5.2.1 行業虧損面
5.2.2 銷售毛利率
5.2.3 成本費用利潤率
5.2.4 銷售利潤率
5.3 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營運能力指標分析
5.3.1 應收賬款周轉率
5.3.2 流動資產周轉率
5.3.3 總資產周轉率
5.4 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5.4.1 資產負債率
5.4.2 利息保障倍數
5.5 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財務狀況綜合評價
5.5.1 綜合評價
5.5.2 經濟因素分析
第六章 2025-2031年醫療診斷、監護及治療設備制造行業調研
6.1 醫療診斷、監護及治療設備制造行業運行概況
6.1.1 行業規模分析
6.1.2 行業供給分析
6.1.3 行業需求分析
6.1.4 對外貿易規模
6.1.5 行業運行特點
6.2 超聲診斷儀器
6.2.1 超聲診斷概述
6.2.2 超聲診斷類型
6.2.3 超聲診斷儀簡述
6.2.4 全球超聲診斷進出口分析
6.2.5 超聲診斷設備市場特征
6.2.6 彩色超聲診斷設備市場空間
6.2.7 超聲診斷設備市場前景可觀
6.3 CT機
6.3.1 CT機概述
6.3.2 CT機發展史
6.3.3 全球CT機市場規模
6.3.4 歐盟CT機市場調研
6.3.5 美國CT機市場調研
6.3.6 日本CT機市場調研
6.3.7 中國CT機市場發展綜述
6.4 磁共振成像裝置(MRI)
6.4.1 磁共振成像
6.4.2 磁共振成像的發展歷程
6.4.3 國外磁共振成像儀技術進展
6.4.4 中國磁共振成像儀行業綜況
6.4.5 中國磁共振成像儀技術進展
6.4.6 本土磁共振成像儀企業發展形勢
6.4.7 磁共振成像儀產業的問題及對策
6.5 監護產品
6.5.1 監護儀基本介紹
6.5.2 全球監護儀市場規模及格局
6.5.3 中國醫療監護儀市場情況分析
6.5.4 我國醫療監護儀市場格局
6.5.5 醫療監護儀市場趨勢預測
6.5.6 監護產品信息化趨勢預測
6.6 呼吸機
6.6.1 呼吸機介紹
6.6.2 全球呼吸機市場調研
6.6.3 中國呼吸機市場規模
6.6.4 中國呼吸機市場供需情況分析
6.6.5 中國呼吸機市場貿易分析
6.6.6 我國呼吸機市場存在的問題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1年)
6.6.7 呼吸機市場投資價值分析
6.7 內窺鏡技術與產品
6.7.1 電子內窺鏡工作原理
6.7.2 醫療用內窺鏡應用分析
6.7.3 中國內窺鏡行業綜述
6.7.4 中國內窺鏡進出口情況分析
6.7.5 新型防護內窺鏡研制成功
6.7.6 醫用硬性內窺鏡發展建議
6.7.7 中國內窺鏡行業展望
6.8 其他類型產品
6.8.1 理療技術設備
6.8.2 高端生化分析儀
6.8.3 激光醫療器械
第七章 2025-2031年口腔科用設備及器具制造行業調研
7.1 基本定義及概述
7.1.1 口腔科設備定義及分類
7.1.2 口腔科用設備發展史
7.1.3 牙科設備及器具
7.1.4 牙科設備的發展歷程
7.2 口腔科用設備和器械市場運行分析
7.2.1 行業發展因素
7.2.2 行業規模及供需
7.2.3 行業運行特點
7.2.4 行業發展方向
7.2.5 未來發展格局
7.3 口腔科用器械的問題及對策
7.3.1 口腔器械污染感染情況
7.3.2 口腔器械消毒滅菌的問題
7.3.3 口腔器械消毒與滅菌方法
7.3.4 口腔科用器械的管理對策
第八章 2025-2031年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行業調研
8.1 假肢
8.1.1 行業發展歷程
8.1.2 國內產品開發技術突破
8.1.3 動力外骨骼研究情況分析
8.1.4 3D打印技術應用
8.1.5 美國智能技術突破
8.2 人工器官
8.2.1 人工器官概述
8.2.2 我國人工骨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8.2.3 我國人工關節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8.2.4 我國人工血管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8.2.5 我國人工心臟瓣膜市場情況分析
8.2.6 我國人工皮膚產業化發展情況分析
8.2.7 我國人工肝項目研究開發情況
8.3 植(介)入器械
8.3.1 產業鏈構成情況
8.3.2 企業格局分析
8.3.3 行業出口規模
8.3.4 技術研發進展
8.3.5 行業政策環境
8.3.6 行業發展建議
8.3.7 行業前景展望
第九章 2025-2031年其他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調研
9.1 2025-2031年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綜況
9.1.1 一次性醫療器械概述
9.1.2 全球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
9.1.3 中國一次性醫療器械產業現狀
9.1.4 高值一次性醫療器械浪費難題
9.1.5 一次性醫療器械發展方向分析
9.1.6 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市場前景
9.2 2025-2031年注射器市場調研
9.2.1 全球一次性注射器市場發展概況
9.2.2 全球胰島素注射器產品發展方向
9.2.3 中國一次性注射器行業發展現狀
9.2.4 中國一次性注射器市場空間分析
9.2.5 一次性注射器高端產品開發情況分析
9.2.6 一次性注射器出口障礙及措施
9.2.7 預充式注射器市場發展形勢剖析
9.2.8 無針注射器研發進展及前景
9.3 2025-2031年家庭醫療器械市場調研
9.3.1 市場發展特點
9.3.2 市場狀況分析
9.3.3 家用除顫器市場格局
9.3.4 營銷及品牌策略
9.3.5 市場熱點分析
9.3.6 市場趨勢預測
第十章 2025-2031年中國主要省市醫療器械市場調研
10.1 廣東省
10.1.1 行業監管新政
10.1.2 行業規模分析
10.1.3 產業競爭優勢
10.1.4 進口規模及特點
10.1.5 廣州市產業規模
10.1.6 深圳市產業規模
10.2 上海市
10.2.1 行業發展規模
10.2.2 產品進口情況
10.2.3 相關政策利好
10.2.4 企業監督管理
10.2.5 企業監管現狀
10.2.6 行業發展方向
10.3 北京市
10.3.1 行業規模分析
10.3.2 產業優劣勢分析
10.3.3 打造高端產業園
10.3.4 試水第三方物流
10.3.5 加強企業監管
10.4 江蘇省
10.4.1 產業發展現狀
10.4.2 試點委托儲運
10.4.3 蘇州市產業發展成就
10.4.4 宿遷市行業現狀及部署
10.4.5 武進成重點出口基地
10.5 浙江省
10.5.1 產業政策支持
10.5.2 產品質量規范
10.5.3 首臺國產MRT
10.5.4 推進行業提升
10.5.5 企業投資動態
10.6 其他省市
10.6.1 河南省
10.6.2 遼寧大連
10.6.3 四川成都
10.6.4 江西南昌
第十一章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分析
11.1 醫療器械企業的銷售理論概述
11.1.1 銷售力
11.1.2 銷售方式
zhōngguó yī liáo qì xiè hángyè fāzhan diàoyán yǔ shìchǎng qiántú yùcè bàogào (2025-2031 nián)
11.1.3 市場管理
11.1.4 銷售政策
11.1.5 團隊建設
11.1.6 渠道與促銷
11.2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營銷分析
11.2.1 醫療器械營銷突破要點
11.2.2 跨國企業數據庫營銷模式
11.2.3 家用醫療器械營銷模式
11.2.4 融資租賃成新銷售模式
11.2.5 醫療器械網絡銷售平臺
11.3 醫療器械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11.3.1 我國醫療設備營銷戰略
11.3.2 醫療設備營銷策略變動
11.3.3 醫療器械市場營銷創新
11.4 醫療器械市場招投標分析
11.4.1 醫療器械招標采購方式應用情況
11.4.2 醫療器械招投標特點及對策建議
11.4.3 醫療設備招投標政策支持本土企業
11.4.4 醫療器械招標規范發展的措施
11.5 醫療器械售后服務分析
11.5.1 行業售后服務陷阱
11.5.2 售后服務市場待規范
11.5.3 外企壟斷售后服務市場
11.5.4 行業售后服務前景看好
第十二章 2025-2031年醫療器械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12.1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2.1.1 企業發展概況
12.1.2 企業戰略動態
12.1.3 企業大舉并購
12.1.4 企業核心競爭力
12.2 華潤萬東醫療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12.2.1 企業發展概況
12.2.2 經營效益分析
12.2.3 業務經營分析
12.2.4 財務狀況分析
12.2.5 未來前景展望
12.3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2.3.1 企業發展概況
12.3.2 經營效益分析
12.3.3 業務經營分析
12.3.4 財務狀況分析
12.3.5 未來前景展望
12.4 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12.4.1 企業發展概況
12.4.2 經營效益分析
12.4.3 業務經營分析
12.4.4 財務狀況分析
12.4.5 未來前景展望
12.5 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12.5.1 企業發展概況
12.5.2 經營效益分析
12.5.3 業務經營分析
12.5.4 財務狀況分析
12.5.5 未來前景展望
12.6 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2.6.1 企業發展概況
12.6.2 經營效益分析
12.6.3 業務經營分析
12.6.4 財務狀況分析
12.6.5 未來前景展望
12.7 湖南千山制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2.7.1 企業發展概況
12.7.2 經營效益分析
12.7.3 業務經營分析
12.7.4 財務狀況分析
12.7.5 未來前景展望
12.8 上海凱利泰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8.1 企業發展概況
12.8.2 經營效益分析
12.8.3 業務經營分析
12.8.4 財務狀況分析
12.8.5 未來前景展望
12.9 上市公司財務比較分析
12.9.1 盈利能力分析
12.9.2 成長能力分析
12.9.3 營運能力分析
12.9.4 償債能力分析
第十三章 2025-2031年醫療器械行業競爭分析
13.1 醫療器械行業競爭力分析
13.1.1 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13.1.2 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表現
13.2 2025-2031年醫療器械行業競爭情況分析
13.2.1 全球產業競爭現狀
13.2.2 國內市場競爭格局
13.2.3 本土企業對外擴展
13.2.4 外資企業大舉并購
13.2.5 低端市場競爭激烈
13.2.6 行業無序競爭現象
13.3 醫療器械行業“波特五力”競爭分析
13.3.1 行業進入者威脅
13.3.2 買方議價能力
13.3.3 替代品壓力
13.3.4 供方議價能力
13.3.5 行業內競爭分析
13.4 醫療器械產業的數字化競爭分析
13.4.1 在優勢對接中尋求發展
13.4.2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13.4.3 知識積累是創新的源泉
13.4.4 技術壁壘逐漸升級
13.5 醫療器械行業競爭策略探討
13.5.1 提高行業競爭力對策建議
13.5.2 品牌效應提高企業競爭力
13.5.3 本土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策略
13.5.4 醫療器械產業競爭力提升路徑
第十四章 2025-2031年醫療器械的政策監管環境分析
14.1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14.1.1 健康中國建設規劃開啟
14.1.2 行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14.1.3 數字診療裝備方案推出
14.1.4 分級診療制度意見出臺
14.1.5 醫療器械招標情況分析
14.2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監管環境概述
14.2.1 行業監管部門
14.2.2 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14.2.3 行業監管歷程分析
14.2.4 醫療器械監管方式
14.2.5 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14.2.6 行業相關主要政策
14.3 2025-2031年醫療器械行業政策監管動態
中國の醫療機器業界発展調査と市場見通し予測レポート(2025年-2031年)
14.3.1 醫療改革發展情況分析
14.3.2 醫療器械專項扶持政策
14.3.3 醫療器械市場整治活動
14.3.4 行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14.3.5 政策推動行業本土化進程
14.3.6 發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方案
14.3.7 基因診斷設備行業政策利好
14.3.8 2025年行業監管重點方向
14.4 翻新再用醫療器械市場監管分析
14.4.1 市場呼喚有序監管
14.4.2 安全成為關注焦點
14.4.3 產品質量需法規把關
14.4.4 翻新再用醫療器械趨勢
14.5 各類醫療器械企業和產品的監管情況分析
14.5.1 生產企業質量管理問題
14.5.2 經營企業管理中的問題
14.5.3 質量管理規范進一步完善
14.5.4 醫療器械軟件監管情況分析
14.5.5 醫療器械監管待完善
第十五章 醫療器械行業的投資機遇與風險分析
15.1 投資動態分析
15.1.1 投資驅動因素分析
15.1.2 行業投資熱點及難點
15.1.3 外資加速布局中國
15.1.4 行業投資并購動態
15.1.5 重點投資并購案例
15.1.6 行業投資最新特點
15.2 投資機遇
15.2.1 投資環境良好
15.2.2 行業景氣度預判
15.2.3 產品投資價值
15.2.4 行業投資熱點
15.2.5 政策投資機遇
15.3 投資前景及防范措施
15.3.1 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15.3.2 政策風險及防范措施
15.3.3 技術風險及防范措施
15.3.4 供求風險及防范措施
15.3.5 區域風險及防范措施
15.3.6 產品結構風險及防范措施
15.3.7 關聯行業風險及防范措施
15.3.8 風險及防范措施
第十六章 中智.林.-醫療器械行業趨勢預測及預測分析
16.1 醫療器械行業前景展望
16.1.1 行業發展迅猛
16.1.2 行業發展潛力
16.1.3 行業趨勢預測分析
16.2 醫療器械行業趨勢預測
16.2.1 “十五五”發展重點
16.2.2 行業發展熱點分析
16.2.3 行業總體發展趨勢
16.2.4 生命支持器械市場前景
16.2.5 康復醫療設備發展展望
16.2.6 高性能醫療器械成熱點
16.2.7 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上升
16.3 2020-2025年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預測分析
16.3.1 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發展因素分析
16.3.2 2020-2025年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總資產預測分析
16.3.3 2020-2025年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收入預測分析
16.3.4 2020-2025年中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利潤預測分析
http://www.htout.com/5/23/YiLiaoQiXieDeFaZhanQianJing.html
……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Email: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