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關 |
|
《2007-2008年中國電力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咨詢報告》旨在為電力企業、有意投資電力行業的投資者服務,報告對電力行業2006年的運行情況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分析,并對行業2007的發展進行了預測。
十一五”期間電力改革將繼續深化。電監會主導的區域市場競價上網、國網公司主導的三級電力市場同步發展,前景不明。當前電站投資仍以國有企業為主導,是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比重高的領域,控制電站項目風險對于銀行信貸風險控制至關重要。宏觀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將是全行業要面對的主要風險,電源結構調整、行業整合、資本市場環境趨好等因素為業內企業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共存。
第一章 電力工業運行狀況綜述
第一節 能源環境決定了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是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主導方向
第二節 2006年中國電力工業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電力供需緊張逐步趨緩,機組利用率小幅下降,電網瓶頸凸現
二、煤價企穩、電價提升,行業效益水平穩步回升
三、以“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機會風險并存
四、行業競爭方式轉變,資本運作力度加大,央企整合等因素將帶動行業集中度提升
五、電力改革面臨一定問題,未來發展不確定因素較多
六、跨區送電發展將影響電源布局和區域電力市場競爭,各區域市場差異顯著
第二章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一、有效提高能源效率
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三、加強電網建設
四、有序開發水電
五、優化發展煤電
六、積極推進核電建設
七、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發電
八、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
第二章 中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
全文:http://www.htout.com/R_2007-11/2007_2008dianlixingyeshendudiaoyanji.html
第一節 電力消費增長分析
一、近十年來中國電力消費復合年均增速10.1%
二、2006年電力消費增速逐月回升,增速遠高于年初預期,增長主要源自第二產業
三、用電增長結構體現出明顯的重化工業階段特征
第二節 裝機容量增長分析
一、發電裝機從2003年開始爆發式增長,火電裝機比重隨之提升
二、2006年投產裝機容量10117萬千瓦左右,火電占89.4%左右
三、2006年新增發電能力中大容量、高性能、同步配備環保設施的項目明顯增多
第三節 供需形勢分析
一、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周期性特征
二、中國電力供需形勢變化的周期性分析
(一)電量平衡分析
1.1996-2006年間電力供需處于一個以平衡為中心、在富裕與緊張之間波動的發展階段
2.裝機容量增長趨勢受利用小時數影響,2002年以后尤為明顯
(二)負荷平衡情況分析
三、2006年中國電力供需處于由相對緊張向供需平衡轉化的階段
第四節 供需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一、電力需求增長預測分析
(一)中國宏觀經濟增長特征與未來增長趨勢判斷
1.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特征:經濟快速增長,但問題較多,可持續性值得憂慮
2.“十一五”宏觀經濟增長的特征:消費增長,投資回落
(二)“十一五”電力需求預測:二次產業用電隨投資減緩,三次產業用電隨消費加速,一次、居民呈內生式增長
1.二次產業用電增速將明顯回落
2.三次產業用電增速隨消費提升
3.一次產業及居民生活用電內生式增長
4.“十一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復合年均增速10%,2010年用電量達39800.7億千瓦時
二、發電能力增長與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預測分析
三、“十一五”期間中國電力供需形勢的判斷
(一)“十一五”電力供需趨于相對富裕,2008-2010年基本相當于2002年的狀態
(二)高峰階段負荷平衡缺口仍可能存在,主要原因將來自于電網供電能力不足
(三)電力改革使投資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行業發展的穩定性
(四)區域差異明顯,近期內廣東、遼寧等地區相對緊張
第五節 電力供需風險來自宏觀經濟
第三章 中國電力行業政策環境
第一節 2006年中國電力行業政策綜述
第二節 政策細則及影響
一、《“十一五”規劃綱要》
(一)細則
(二)影響:揭示能源電力發展主題,通過“結構性調整”實現“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
二、結構調整相關政策
(一)政策細則
(二)影響:指明電力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具體舉措
1.規范電站無序建設
2007-2008 China's power industry depth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advisory report
2.電源結構調整
3.電網建設
4.電力設備行業發展
5.通過改變調度方式實現結構性調整及節能目標
三、電價政策
(一)煤電二次聯動
1.政策細則
2.影響:帶動電力行業效益水平回升
(二)差別電價
1.政策細則
2.影響:促進下游產業結構調整,對電力行業影響中性
四、節能相關政策
(一)政策細則
1.《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2.《“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
(二)影響分析:節能政策有助于電力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五、環保相關政策
(一)政策細則
(二)影響:短期內加大環保壓力,長期有利于行業發展
第三節 政策信貸風險分析
第四章 風力發電分析
一、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豐富
二、我國風力發電的發展現狀
三、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發展風力發電
(一)可再生能源法對風電產業給予支持
(二)國產化率指標對設備業的支持
(三)我國“十一五”和2020年風電規劃
第五章 電力改革分析
第一節 多年發展情況分析
一、中國電力體制的四個發展階段
二、電力改革進程中的重大事件
三、《“十一五”電力改革指導意見》出臺
第二節 2006年重要事件
一、競價上網
(一)各區域電力市場進程及運營規則對比
(二)競價結果分析
(三)競價暴露的問題
二、電網發電資產拆分
(一)事件背景
(二)對于電力行業發展的影響
1.“920”資產拆分
2.“647”資產拆分
(三)對于發電類上市公司的影響
2007-2008年中國電力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諮詢報告
1.本身被發電集團和電網企業共同持股的上市公司
2.所屬電廠與電網企業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
三、大用戶直供試點改革
(一)吉林炭素有限責任公司直供情況
(二)臺山市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情況
(三)宜昌直供電被叫停
四、國家電網公司“三級電力市場”啟動
(一)華東電網以市場化方式組織電能外送南方電網
(二)華北電網再向東北輸送電量1億千瓦時
(三)三級電力市場的優勢
第三節 電力改革相關信貸風險分析
第六章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電力行業的影響分析
一、對電力供給的影響
二、對電力需求的影響
三、對電價形成機制的影響
四、對電力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
第七章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第一節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環境
一、《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
二、《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節 水電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當前水電開發規模不到技術、經濟可開發規模的三分之一,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二、水電生產情況
(一)水電生產能力
(二)2006年水電生產情況分析
三、水電發展規劃
四、水電相關信貸風險分析
第三節 核電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核電發展概況
二、2006年核電發展情況分析
三、技術路線選擇
四、未來發展趨勢
五、核電相關信貸風險分析
第四節 風電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中國風電發展概況
二、未來發展前景與面臨的問題
(一)發展前景廣闊,相關政策支持
(二)電價形成機制
(三)風電上網發展方向仍有不確定
三、風電相關信貸風險分析
2007-2008 nián zhōngguó diànlì hángyè shēndù tiáo yán jí tóuzī zīxún bàogào
第八章 典型企業分析——華能集團
第一節 公司基本情況
第二節 2006年經營情況
一、生產
二、電源建設
三、產業鏈延伸
四、資本運作
(一)并購
(二)海外戰略
(三)資產證券化
第三節 公司發展戰略
一、戰略目標
二、業務目標
三、戰略舉措
第九章 我國電力行業區域分析
一、全國現有電網概況
二、東北電網發展狀況及其供需形勢分析
(一)東北電網發展情況分析
(二)東北電網發電情況
三、華北電網發展狀況及其供需形勢分析
(一)華北電網發展情況分析
(二)華北電網供電情況
四、華中電網發展狀況及其供需形勢分析
(一)華中電網發展狀況分析
(二)華中電網供電情況
五、華東電網發展狀況及其供需形勢分析
(一)華東電網發展狀況分析
(二)華東電網供電情況
六、西北電網發展狀況及其供需形勢分析
(一)西北電網發展狀況分析
(二)西北電網供電情況
七、南方電網發展狀況及其供需形勢分析
(一)南方電網發展情況分析
(二)南方電網供電情況
第十章 電力投資分析
一、電力行業投資現狀綜述
二、投資機會分析
(一)電力體制改革引起的資產收購效應
(二)經濟增長引起的電力需求效應
三、投資前景
(一)電力投資主體初現多元化格局
(二)中國電力市場投資機會很多
2007-2008中國の電力業界の深さの研究と投資顧問レポート
(三)地方掀起電力投資熱潮
(四)不同電源投資構成略有不同
(五)投資結構基本不變
(六)投資收益穩定
四、投資風險
(一)投資熱電必需遵守熱定電原則
(二)電力企業應重視風險管理
五、投資建議
六、子行業投資
第十一章 觀點總結與風險分析
第一節 電力行業風險源辨識
一、外部風險源
(一)宏觀經濟
(二)政策環境
(三)煤炭產業
二、內部風險源
(一)供需
(二)競爭
(三)效益
第二節 電力行業風險評級
一、電力行業信貸風險評級
二、區域市場風險評級
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風險評級
第三節 (中智-林)電力行業信貸策略建議
http://www.htout.com/R_2007-11/2007_2008dianlixingyeshendudiaoyanji.html
略……
相 關 |
|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